管理與組織

        秉承「匡扶智障」、「以孩子為先」的辦學精神,學校的管理與組織強調互信溝通、 關愛成長,以學與教為管理重心,分設學習支援及後勤支援推動學教提升,並帶動教職發展及促進家校合作和社區共融。同時,學校適時更新資訊系統,提升管理效率, 擴大教師學教空間,加強隱性知識的管理,使歷年有價值的學教經驗逐漸演變成學校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資源管理方面,努力實現物盡所用、開源節流的目的, 在保證學生優質生活質素的前提下,使資源得到適當利用,減少浪費,讓更多的資源可投入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中。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,因材適用, 按教職員的發展潛力分責不同的學校事務,提倡跨部合作,重視團隊凝聚力,逐步實現關愛守望互助、家校健康成長、強化專業人才,務實求變創進的願景。


學與教

        在課程發展方面,學校重視學生多元化學習經歷的提供,在「同一課程架構下」為學生設計具校本特色的各類課程,並透過參與由教育局舉辦的各類學習圈計劃,積極與本地大專院校合作進行課堂研究及課程改革,提升學教信心及質素。學校亦重視日常生活流程的教育意義,注重學生共通能力的培養,冀望透過多元化教學策略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,達至全人成長。

 

校風及支援

        本校地處環境幽靜的松嶺村,校風純樸,崇尚關愛文化,建構無障礙校園,努力為學生營造充滿「家」的氛圍的學習及生活環境。另外,多年來透過跨專業合作的模式,滿足學生的個別學習差異,讓每個學生均得到充分的成長機會,以配合他們成長道路上的需要。

 

輔導小組

        我們透過數據分析,有系統為全校學校在主題課以外提供合適的治療、輔導及課後活動。


非華語輔導課:學習運用匡智溝通易作表達
 

視覺訓練小組:運用燈光及動感引導學生發展追視及擴闊視野的能力
 

自閉症學童輔導:鼓勵學生運用核心詞彙表,與老師作深入的溝通交流

 

課後小組

與主體課程的關係:
1. 以學生的興趣為主,並補足在正規課程以外的學習或身心需要;
2. 透過多元化的活動,培養個人的興趣或專長。

 





健體武術:透過不同用具達致強身健體


非洲鼓:認識不同國家的音樂,擴闊視野及興趣


溝通小組:運用人工智能小海豹誘發學生溝通動機,同步强化手部肌肉運動